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出版业也不例外。文章从元宇宙的基本内涵出发,总结在变革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元宇宙时代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梳理了在元宇宙发展初期阶段,出版行业内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建立统一平台、加强行业培训、加深理论研究、坚持内容为王四个角度提出了元宇宙视角下出版业的发展建议。

图片

摘要

近年来,5G、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催生了元宇宙概念,并且该概念受到各行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出版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动,尤其是面对元宇宙这新一轮的科技革新,出版业该如何创新内容形态、重构传播形式,转化增长动能,激发上下游产业动力,构建数字内容新生态发展格局,为出版融合找到新路径是业界共同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一、科技革命使元宇宙从科幻走进现实

元宇宙一词翻译自英文Metaverse,追溯其起源,目前普遍认可的是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SnowCrash)中第一次使用了元宇宙(Metaverse)这一概念。书中描述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三维数字世界,所有现实世界的人在这个数字世界都有一个虚拟分身Avatar(阿凡达),在现实世界中地理位置彼此隔绝的人们,可以通过各自的分身在数字世界工作、生活、交流和娱乐。2016年,VR(VirtualReality,即虚拟现实技术)元年时,《雪崩》也被认为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应用的开端。

VR元年和2021年元宇宙元年,都与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Facebook有关,2014年,Facebook便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头戴式显示器制造公司OculusVR,为2016年VR产业的火爆做了重要铺垫。2021年10月,Facebook正式更名为Meta,再次使元宇宙火速成为各行各业的新赛道。

元宇宙从提出到众所周知经历了20年的时间,追溯元宇宙概念的来源和发展主要想表明两层意思:一方面,元宇宙一词的提出并非无根之水、无源之火,正如珠海市横琴新区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经济学教授朱嘉明提出的“这本质上是一个科技事件,元宇宙是漫长科技革命的结果”,它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编程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结果。另一方面,元宇宙并不等同于虚拟现实技术,但普遍认可的说法是,虚拟现实是元宇宙最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也是当下元宇宙发展初期的普遍表现形态。

对于元宇宙的定义,目前尚未有权威的表述。有学者提出元宇宙虽然是科学技术的集合应用,但其并非是新技术本身;有学者认为元宇宙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在2022年3月接受采访时表示,所谓元宇宙并不是特指一个地方,说它是一个时间点更合理。元宇宙商业之父马修·鲍尔在《元宇宙改变一切》中描述:“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虚拟世界,其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有趣的化身,在身临其境的VR游戏中竞争赢取积分,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社区,并随心所欲地扮演自己幻想的角色。”同时,书中定义了元宇宙的8个核心元素,即虚拟世界、3D、实时渲染、互操作性、大规模发展、持续性的挑战、同步性、无限用户和个体存在。

概念定义虽然还不能众口一词,但元宇宙发展迅猛,在政府治理、资本投资、企业发展、学界研究等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了不小震动,成为新热点和新增长点。从国内政策层面看,据战新产研统计,截至2022年8月,全国共有39个政府政策或工作报告中提及重点发展元宇宙,有7省17市地方政府相继发布元宇宙建设规划。从企业规模看,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570余家名称含“元宇宙”的企业,其中约92.47%的企业成立于1年内。而国内互联网巨头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京东、字节跳动等也纷纷入局,加入元宇宙赛道。从用户规模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捷孚凯数据显示,作为元宇宙硬件终端,2022年上半年,中国VR市场零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81%。

政策的推动,资本的热捧,加速了元宇宙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元宇宙概念受到质疑,被指有炒作、跟风、噱头之嫌,还有学者提出了“元宇宙火热背后的冷思考”的担忧论断。对待新生事物的不同看法本就无可厚非,综合来看,笔者认为站在产业发展、社会进步角度,不应纠结于元宇宙概念本身,也不应被资本炒作所裹挟,而应看到它代表的是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共生共融、互联互通的生活场景。

二、新时代出版业与元宇宙共融发展是必然趋势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改变生产关系。元宇宙作为新的生产工具也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发生颠覆性革新,出版业自然也不例外。自诞生以来,出版工作直接反映和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将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发挥积极作用。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新时代使命责任来看,出版业与元宇宙必将共融共生、协同发展。出版业是元宇宙的重要应用场景,元宇宙也是出版业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元宇宙需要出版业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出版业也需要元宇宙的内容新空间。

1.数字经济下的出版业融合发展需要向元宇宙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元宇宙,但从规划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等方面,都为元宇宙发展进一步筑牢了技术底座,理清了发展逻辑,并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加速了元宇宙的落地应用。规划发布后,各地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学界更加意识到元宇宙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博士表示,2025年,规划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了10%。而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8%。这一指标的变化,督促我们发展元宇宙相关产业,促进技术融合,进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切实赋能实体经济全面升级。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元宇宙将成为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综合场景。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表示,目前发展最重要的契机是形成元宇宙的空间,这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制高点。

从出版业来看,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以2005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举办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为标志性事件,我国数字出版工作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十年来,数字技术、互联网思维渗透到出版业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审稿流程数字化、内容形态数字化、发行渠道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还产生了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有声读书、互联网教育、数据库出版、沉浸式阅读、按需印刷等新兴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出版单位还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建立新型知识服务平台、全媒体出版平台、版权运营平台、智能化按需销售平台,解决读者反馈不及时、版权发掘不充分、库存积压难发行等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经过多年的数字化探索,数字技术已成为出版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持,出版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出版产业数字化不断升级、融合发展正逐步深入。

2021年12月,《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阐述了对产业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要求,明确实施数字化战略。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战略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项目、人才队伍、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当下,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形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的四维格局。元宇宙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新生形态,出版业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也应了解元宇宙发展规律,在既有数字出版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应用元宇宙相关技术,拓宽产业生态,创新产业服务形态,实现深度融合。

2.元宇宙是出版业舆论宣传、文化服务的新空间

出版业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行业,它本身除了具有社会经济活动的产业属性,还具备引导舆论导向、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社会功能。这些内在的本质特征和功能,推动着出版业的出版方式从纸质出版到互联网出版再到移动互联网出版,如今面对元宇宙这一新兴数字空间,出版业再次面临变革发展的巨大挑战。

首先,元宇宙用户规模近年内将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以来,元宇宙平台相继问世,元宇宙也拥有了第一批用户。以元宇宙第一股概念上市的游戏平台Roblox的数据为例,2021年9月,该平台日活跃用户为5780万,同比增长23%,用户参与小时数为40亿小时,同比增长16%。我国自主研发的元宇宙游戏《LiveTopia》成功登陆Roblox平台,该游戏登陆不到5个月的时间,月活跃用户就超过4000万,最高日活突破500万,累计访问量突破6.2亿次,累计用户数超过1亿。相较于游戏平台,Meta的元宇宙社交平台HorizonWorlds月活仅有20万,距离最初设定的50万目标还差30万。尽管如此,相关机构预测,元宇宙用户数依然会持续增长。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VR出货量约143万台,同比增长近100%,2022年有望超过300万台,2025年有望超过1000万台。在全球范围内,2021年VR头戴式显示器的全球出货量达1095万台,已经来到年出货1000万台的行业拐点。2022年VR设备的热度依然不减,一季度,VR头显的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241.6%。据花旗银行发布数据预测,到2030年,元宇宙用户总数将达50亿人。

其次,元宇宙用户将以Z世代用户为主。Roblox平台表示,自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了快速成长——孩子们被困在家里时会花更多时间在屏幕上,因此吸引了很多新用户加入。Roblox的日活跃用户已从2020年的3260万增长到目前超过5200万,其中80%以上都是年龄低于25岁的Z世代年轻用户。据钛媒体近日消息,对希壤、虹宇宙、啫喱、崽崽Zepeto等元宇宙概念APP用户(又称“元住民”)进行聚类洞察发现,从元住民的基础属性特征、线上线下兴趣偏好看,元住民们较为年轻,年龄大多在34岁及以下,尤其以24岁及以下占比最高,达40.9%,是对新鲜事物敏感度高,对虚拟世界有浓厚兴趣的活力青年。

最后,元宇宙需要新型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阅读的本质应该是汲取经验,是通过一种载体,把信息和知识输入自己的大脑。在媒介形式不断拓展的当下,阅读早已从纸质阅读延伸到网络阅读、有声阅读、视频阅读,泛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正如前文所述,元宇宙平台上游戏娱乐还是目前最主要的应用,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用户对于多样化优质内容和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教育、学习、社交、购物都将在元宇宙中逐一实现,形成与现实世界密不可分的新生活场景。仍旧以Roblox平台为例,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看准Roblox的日活跃用户,在平台上推出两款沃尔玛元宇宙虚拟游戏,提供全新元宇宙零售体验。此外,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和品牌商也选择入驻Roblox平台。例如,著名的运动鞋品牌范斯(Vans)在Roblox平台已有一个虚拟滑板公园;在耐克乐园(Nikeland)里,用户可以参加灌篮比赛,也可以试穿装备。这些案例意味着Roblox已然成为大品牌接触年轻人的一个核心平台。

由以上三点不难看出,在互联网用户从PC互联网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后,元宇宙更加沉浸、逼真、可互动、可参与的在场体验,将吸引用户逐渐从移动互联网转移到元宇宙空间。在元宇宙这个新兴的三维数字空间,出版业同样要承担舆论引导、知识传递和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而其信息传播规律以及叙事方式则需要更多探索和尝试。

三、元宇宙视角下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出版业作为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一部分,与其他行业一样,在元宇宙时代其生产方式将被重塑。例如,在员工培训方面,VR培训逐渐取代传统培训;在办公方式方面,元宇宙身临其境的会议形式将成为主流。在元宇宙视角下,出版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将拥有更多新的应用场景。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家出版机构开始了元宇宙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综合来看,元宇宙在出版业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虚拟现实出版和数字藏品两个方面,而虚拟现实是元宇宙发展早期的最主要表现形态,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方面介绍元宇宙视角下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自2016年开始成立专项课题组对虚拟现实与新闻出版的融合发展开展追踪研究,2022年该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对虚拟现实新闻出版案例进行了征集。从各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提交的案例来看,虚拟现实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VR/AR融合出版物、数字教育平台、沉浸展览展示三大方面,而内容则涵盖了红色教育、文化旅游、传统文化、青少年科普和知识培训领域,这些案例代表着出版行业已经在塑造元宇宙出版时代的雏形。

1.VR/AR图书创新发展

VR/AR图书模式,是将VR/AR视频作为传统纸质图书的多媒体内容,通过下载APP,扫描观看,增加读者沉浸感和互动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这一方式在图书出版、报刊出版中都已不是新鲜事物。2014年,央数文化公司推出“熊出没”“猪猪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AR绘本产品。2016年开始,VR/AR图书逐渐普及,其中以中信出版社发行的“科学跑出来”系列最具代表性,其销量突破了100万册,码洋达6800万,在少儿科普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CIP数据,自2015年起,我国VR/AR图书出版种类数量历经从急剧上升到平稳下行的变化过程,其中在2017年VR/AR出版书籍种类达到最高峰,为546种,在经历2017—2018年“冷静期”的大幅度减少后,整体进入平缓下降阶段。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出版物种类数量下降幅度再次增加,2022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爆,VR/AR图书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而与之前不同,近年来,VR/AR图书在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可信性等方面都更贴近元宇宙的内容要求。如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大科学家讲小科普”系列,综合运用了区块链、扩展现实、数字孪生技术,是元宇宙科普图书的新探索。读者可观看虚拟天象立体化演示,体验三维宇宙模拟,也可以在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模拟书店中参观、交互,还可以选择自己的数字分身在线上虚拟展厅购买物品,现实世界即可送货上门,实现了现实和虚拟世界的无缝连接。

2.数字教育平台提供新型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出版业的功能属性之一,在科技推动下,出版产品形态也不仅限于纸质出版,数据库出版、平台型出版成为新的出版方式。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出版社越来越倾向于利用自身权威内容资源优势,向各垂直领域提供知识服务。互联网时代,已经有优秀的知识服务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加上教育是VR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场景,目前有不少出版社专注推出三维可交互的新型知识服务平台,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的《眼视光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是面向眼科医学师生提供的医学实验虚拟仿真产品;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轨道在线”AR数字教育平台,是依托该社现有的轨道交通领域优质内容资源以及AR技术,面向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领域构建的数字教育平台;海洋出版社制作的海洋科普VR交互体验系统,是针对大众对海洋科普知识的迫切需求,利用VR技术,重点围绕生态文明主题开发的海洋科普知识服务产品;科学出版社制作的细胞生物学3D资源库系统,是我国首个权威发布且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针对生命科学领域教学、科研、科普的一整套3D数字模型与动画资源库;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苹果种植栽培VR实训产品是主要针对果业生产者和科普大众对果业科技知识的迫切需求,利用VR技术打造的知识服务产品。

3.沉浸展览展示成为新增长点

笔者发现,从虚拟现实新闻出版案例征集活动提交案例来看,出版单位越来越多参与到各类VR展览展示项目中,打造虚拟现实与出版业结合的新方式。如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红色陕西”融媒体数字党建馆,包括VR虚拟党史馆和VR虚拟廉政文化馆,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了全景式的还原再现;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大别山精神红色教育VR体验馆”,通过VR技术对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全景式展览,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人之由来”VR体验馆通过构建虚拟体验馆,以丰富的3D模型、场景特效、视频、图片等素材让科普爱好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在虚拟环境里轻松解开“人之由来”问题之谜;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依托《精准方略的高校实践: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通过VR全景技术,综合展示了高校扶贫工作特色;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的“走进数字博物馆系列”之唐宋八大家,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结合的呈现方式,在虚拟环境中呈现唐宋八大家的人生历程和传世作品。

四、元宇宙视角下出版业融合发展展望

1.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瓶颈

元宇宙对现实世界的重构,以及可以利用数字分身在虚拟世界体验不同生活的特点,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憧憬和想象,所以元宇宙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实现元宇宙的完整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技术瓶颈一时仍未突破。例如,低延迟的3D实时渲染和支持多人同时在线交互需要的巨大算力目前还很难达到;硬件显示设备还无法突破人眼极限,不能长时间佩戴;在虚拟世界中逼真还原现实世界的触觉、味觉、嗅觉仍在探索中;元宇宙会带来的诸如人际关系更加封闭等新的科技伦理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也许面对元宇宙还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元宇宙何时到来。对待元宇宙的发展,笔者认为引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于2021年12月在文章《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生活》中的表述更加客观和理性:要理性看待元宇宙带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对社会的影响,不低估5—10年的机会,也不高估1—2年的演进变化。技术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元宇宙发展的速度,面对未来互联网新形态,出版业的元宇宙创新应用有其自身的不足和短板。

首先,出版业VR视频制作质量及技术规范性与市场同类内容相比略显不足,脚本编辑、色彩还原、交互设计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有些内容只是VR技术的尝试性应用,还无法参与VR内容的市场竞争,这与出版单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有关。此外,制作高水平VR内容的成本依然很高,出版单位在没有看到很好的市场预期回报,没有良好的盈利模式时,很难投入太多资金。

其次,整体来看,出版行业对新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滞后状态。在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发展周期中,各出版单位对新兴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出版单位很难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生产工作中,也不能完全意识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方面,由于传统编辑坚守做好书、出精品的职业理念,对新技术持排斥态度;另一方面,对出版业各领域缺乏系统化的技术科普,从业人员没有对新兴技术的感性认识,又如何在工作中应用?笔者认为,应用新技术与出好书并不矛盾,技术的推动会让书中的知识更有价值。

2.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未来

出版单位在元宇宙新一轮科技革新中没有掉队,跟随技术发展的脚步比20年前跟随互联网转型时快了数倍,出版产品形态更加多元。元宇宙虽然整体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天然的内容资源优势,也促使如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推出社会反响良好的出版产品。未来,面对元宇宙,出版业可以满怀信心再出发,在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希望和业界共同探讨。

第一,建立元宇宙出版行业一体化服务平台。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出版单位未储备足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也无法承担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前期成本,因此,可以考虑建立行业集中的技术赋能支撑机构。例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成立的元宇宙出版与阅读实验室,集中考虑和解决困扰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形成元宇宙出版技术规范,按照市场认可的制作标准,为出版单位对接技术企业,完成元宇宙出版应用的咨询、策划、执行、开发、平台对接等一系列工作。这既能够统一标准,避免制作质量的良莠不齐,也能够解决出版单位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困难。

第二,加强技术科普工作,培养元宇宙出版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内可有规划、系统地定期开展关于新技术、新业态的元宇宙知识专场培训,鼓励开展“元宇宙+出版”的研究和研学实践,建立元宇宙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完整课程,坚持技术赋能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为元宇宙时代培养更多专业性技术人才。

第三,加大研究力度,从理论层面指导元宇宙在出版业的实践应用。在元宇宙这种新型媒介形态的影响下,传播学的很多传统理论都将被重构,出版业的理论体系在元宇宙时代的创新和发展也值得深入研究。对于新生事物,行业发展需要研究机构综合国内外发展经验,梳理当下的现状及问题,对问题原因和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行业下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借鉴。

第四,在坚守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做好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充分准备。出版业的核心优势是内容,无论产品形态如何改变,传播媒介如何演变,权威可信的内容资源都是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出版单位在设计产品、制作内容时,应有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战略眼光,只有实现内容生产到终端用户的完整闭环,才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在内容浩瀚的元宇宙中闪耀光芒,展现更大的价值。(作者单位:王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工程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