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前,“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守常先生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唤起民众意识之觉醒。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播种者,守常先生一生的奋斗同马克思主义传播、坚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中华之觉醒紧密相连。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李大钊,字守常,出生于1889年10月29日。在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之际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大钊走上了求学之路。他从小聪明好学,六岁起入读乡村私塾,1905年科举停办后进入永平府中学堂学习了两年新学。这时候李大钊的学名叫李耆年,字寿昌,谷家私塾的单子鳌先生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而之后他自己改名叫大钊,字守常。钊者刀也,李大钊改名自勉,志在守正笃实、循道致远,用大刀铲除一切不平。

“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狱中自述》中,他描述了自己寻求振国良策的抱负。年轻的李大钊离开永平府中学堂后,为了进一步寻求救国政理,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留日的经历增强了李大钊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留日期间,他认真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愤怒的李大钊编印了“国耻纪念录”,用了六个昼夜写出了声讨袁世凯的战斗檄文,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警告全国父老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中国的狼子野心,号召国民起来奋起自救。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后,李大钊积极投身于反袁斗争中,很少去上课。早稻田大学于1916年2月2日以“长期欠席”为由,将他除名。李大钊搭乘法国轮船回国,联络护国反袁斗争,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与陈独秀、鲁迅、蔡元培、胡适、钱玄同等先进知识分子一起,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真理,反对封建传统礼教。

他发表《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斗争,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从此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带到了中国的大地上。

创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开始酝酿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同商讨筹建党组织的有关事宜,留下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佳话。关于党的名称,起初有着不同的主张。李大钊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已经改称共产党,其他一些国家原叫社会党的也已经或者正准备改称共产党,因此还是叫共产党好,也符合共产国际的意思。陈独秀同意李大钊的意见,这也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意见不谋而合。从1920年11月7日后,党的早期组织开始使用“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书斋式的纯学术研究宣传,而是坚持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取向。为“达到建立一个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用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中,李大钊的政党观最为独特。这种独特主要表现在他对中国近代政党政治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反思,并且结合现实政治斗争实际,主要从政治理性上、国家利益上考虑政党建设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使得一批中国青年觉醒,李大钊正是一代青年的思想领袖和导师。在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下,毛泽东等一批进步青年开始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铁肩担道义,殉道主义真

1927年的今天,反动军阀将其杀害,临刑前他态殊从容,毫不惊慌地说道:“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份也,何函为。” 就这样没有给家属留下任何遗言,第一个走向绞刑架,康概赴死,从容就义,年仅38岁。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伟大信仰和英勇献身精神的集中体现,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牺牲自己才成全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辉煌。

我们要永远铭记守常先生,他的功勋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史册上,镌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END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专栏主办:党委办公室